安徽思跃科技有限公司-滁州校园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查看: 1785|回复: 0

畅谈有关大学生读书的话题:要读有难度的书

[复制链接]
完美人生 发表于 2012-6-26 09:5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学生读书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但日前一项在广州大学城十所高校完成的大学生阅读现状调查却显示出问题的严重性,调查结果显示,近半数受访大学生表示不知道读什么书,同时有超过四成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如何读书,并希望获得专门人士的指导。对此,本报专访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颐武,中国作协全国委员、《光明日报》韬奋新闻奖获得者韩小蕙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会青年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刘卫兵,请他们结合自己大学毕业后的成长经历谈谈大学时代与读书这个话题。

  大学生应该成为读书的主力军

  刘卫兵:大学生走向社会,面对复杂多变的职场竞争,谁能率先脱颖而出,领先一步,取决于每个人是否能够迅速抓住机遇,是否能够充分展现能力。我们常说机遇垂青有准备的人,而读书,有系统的读书,带有一定阅读量的读书,恰恰就是走向社会前最重要的准备。思想就像磨刀石一样,越磨越犀利,读书也一样,越读才越有收获。在学校坚持读书并不难,难的是走向社会仍然保持读书的习惯。进入社会,一些压力会随之而来,如打拼事业、恋爱婚姻、抚育子女等人生的必修课会分散掉你读书的精力。面对这种考验,真正保持读书习惯的人会越来越少,但是如果我们想让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得更远,那么没有别的窍门,唯有坚持读书,保有可持续的阅读能力和习惯,才是达到人生目标的有效路径。

  韩小蕙:大学生有责任带头读书,他们应该成为读书的主力军。读书的问题,既是人生最快乐的事,也是人生必须完成的工作,还是一项艰难的事业。选择一本书是很艰难的,但前提是必须怀有读书的愿望。大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能放松自己,更不能放纵自己,要把自己当做一个大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来对待。从建设世界文明、传播中华文化的角度来说,有理由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我们那一代人没有今天这么丰富的学习资源,希望都在他们身上。陶渊明曾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每当我读到一些当代特别好的作品,就会有醍醐灌顶的感觉,身心都会感觉特别愉快。我的一个朋友曾经是外地一个作协的,后来调到大学当老师了,现在又重新回过头来读古书,半年以后,他再给我写信,文字的感觉都不一样了,连语言的风格都变了。

  读书要有线有面有规划

  刘卫兵:对大学四年要有全面的认识,针对不同的阶段,制定明确的读书规划。大一的时候,应扩大读书的广度。基础课程的学习,要从培养多样化的读书兴趣起步。比如对经济感兴趣的同学,不妨阅读一下台湾著名作家高阳的七卷本的《胡雪岩全传》,既有风云变幻的经商之道,又有晚清社会百科全书式的描写。

  大二、大三的时候,应追求读书的深度。要重视专业课的学习,掌握专业课程完整的理论构架,不能仅仅满足于教科书片段浓缩式的理论呈现,教科书只提供了一个概览式的学科面貌,背后的精华只有通过阅读原著才能掌握,因此要多采取兼容并包的读书方式。比如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只靠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进一步地探究这些理论的渊源,因此,黑格尔哲学著作《小逻辑》是一定要读的,这也是恩格斯推荐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读文本之一。

  大四的时候,应学会选择读书的角度。在理论与现实之间,在浩如烟海的专业书籍中,找到深入浅出的切入点。比如要想了解社会主义的五百年发展历史,有必要读一读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1516年),康帕内拉《太阳城》(1622年)等空想社会主义的作品,对比一下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现实的距离与艰辛;更有必要读一读“反面乌托邦三部曲”:扎米亚京的《我们》(1920年)、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1932年)、奥威尔的《一九八四》(1948年),有助于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不是极权主义、技术主义,社会主义也需要自我纠错、自我更新。

  韩小蕙:读书要有线有面有规划,专业书籍就像针对不同领域的‘一条线’,对自己的专业的东西,应该最下功夫,专业里面的精华要牢记在心,不能只是简单地涉猎。而经典书籍就是‘面上的东西’,是我们理所应当要重视的。比如说你是搞经济的,那么大大小小的经济学家,包括他们的观点、著作,这些都要做到了熟于心才行。选择了自己的专业之后,要有目的地选择一些书深入阅读,充实自己的专业能力。这样一来,你的阅读量就会更大了,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在关键的时候不慌乱。

  市面上销售火爆的畅销书,既不能趋之若鹜,也不能完全舍弃。选择一本书的时候,要多听朋友的意见,尤其要多听水平比自己高、自己佩服的人推荐。拿到一本书从头开始读,如果前十页都不能吸引你的话,那就放下不读了。像《达芬奇密码》一开始就吸引我读下去。当时我一边读一边叫好,书运用了星相学、数列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并且将几千年的西方的历史和宗教史作为大的背景,这一点很少有中国作家能做到。读书不能和专业抢时间,像《达芬奇密码》,我都是在车上、飞机上读完的。我觉得,从物理的角度说,人坐在那里,手里捧一本书,这是一种阅读的最佳身体姿势。

  读对自己来说有一定难度的书

  张颐武:读晦涩难懂的书是一种挑战,阅读时一定要有相当大的决心和耐心,只要熬住了,坚持读下去,就有豁然开朗的时候。

  “经典是常看常新的”,它是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财富,不会与时代脱钩。比如四书、四大名著等是一定要读的。当然,也可以有针对性、选择性地选读一些经典,比如阅读《诗经》时就可以采用选读的方式去读。除了阅读中国的经典著作,大学生还应该涉猎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西方自然、人文科学类的经典著作。比如霍金的《大设计》就是一本很好的书,这本书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知和把握人生的尺寸。

  读书不能赶时髦,对于流行的东西要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无论是历史、文学、哲学、科学类的图书,一定要选择那些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好书来读,这有助于大学生了解当下、适应社会,加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和对文化命运的体味。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有助于我们感悟传统文化的精髓;朱自清的《语文影与其他》遣词造句很讲究,有助于增强日常生活中的洞察力;许倬云的《万古江河》是一本简明的中国史,透悉了中国的历史、文化转折。另外,美国作家贾雷德·戴蒙德的《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也是一本好书,它为当今的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之道提供独特的思考角度。

  韩小蕙:王蒙先生说过一句话:“对任何一个人来说,读对自己来说有一定难度的书。”这是一种读书的窍门,大学生要“啃”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书。当然,对于一般人来说,直接抱一本《老子》读不太可能,但是要相信一点,只要你主动接触这些东西就是一件很好的事,它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

  大学生至少要读读《史记》和《鲁迅全集》,还有唐诗宋词,脑子里起码要有几十篇。一些古人的文章写得太漂亮了,像《岳阳楼记》就是我反复背诵的篇目,文中既有优美的写景,又有真挚的抒情,还有深刻的思想。‘衔远山,吞长江’,真的写得太美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真的太深刻了。这所有的一切都集于这么精致的一篇小短文里面了,像这种文章就一定要背下来。季羡林先生九十多岁时,几十篇经典还能张口就来,这是基本功。我们上大学的时候,平常会看各科老师推荐的书,周末会去跑到图书馆看书,除了读文学,其他的政治、经济,甚至数学、科学类的书籍,虽说读起来会有一些难度,但我们都有所涉猎,这是一个现代人必须要了解的。

  穿越、魔幻小说等这些类型文学的书,对大学生来说可以不看,因为这些书难度低,基本属于消遣、娱乐。大学生还要学会主动创造读书的氛围,要经常和比自己水平高的人在一起,跟这些人在一起,会永远觉得有东西可学。对大学生来说,要求不了别人的时候,可以要求自己;改变不了外界,可以独善其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滁州校园网 ( 皖ICP备14008810号 )

GMT+8, 2024-3-29 20: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